-
【山中青年】“河小青”的水陆两栖战
发表时间: 2024-01-04 来源:木门窗
2005年8月15日,习同志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别策划了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山中青年》,今天推出第三篇《“河小青”的水陆两栖战》。
央广网长兴8月7日消息(记者王权 陈瑜艳 曹文君 通讯员许旭峰 丁亮)“朝则太湖晨晖晓旭,暮则方山霞光晚眺,红映千家知秋到,翠浮十里觉春来,人道江南好,亦如画溪哉。”这是“河小青”王云峰在工作中之余写给家乡画溪村的一首小诗。在他看来,如今的画溪村就是他心中江南水乡应该有的样子。
画溪村位于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村庄内池塘河道星罗棋布,共有河道、池塘200多个。据记载,画溪古时称罨画溪,罨画就是色彩亮丽的图画之意。“竹林深处杜鹃啼,两岸青青草色齐。欲识人间有罨画,朱藤倒影入清溪”,可见当年的罨画溪是如何的水清河澈、美景如画。王云峰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的情景,河道非常干净,河水碧蓝透澈,村民夏天都会在河里游泳。然而前些年,村庄内水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于缺乏有效治理,被列入劣五类水体的河道就有200多条,严重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未来发展。
2016年,大学毕业的王云峰带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回到了家乡画溪村,看到的却是被破坏的河流,发绿发臭的水体,漂浮着的死鱼烂虾,他心痛万分。为了找回那个记忆中的美丽家乡,他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治水的工作中,成为一名参与保护母亲河、助力河长制的“河小青”。
踏遍村里每一寸土地,走遍村里每一条河流,从绘制“治水作战图”到成立“长兴县银杏志愿者协会”,再到远赴甘肃沙漠种树。几年来,“河小青”王云峰带着村民们一起战斗在治理河道、保护自然环境的第一线。如今,“河小青”的队伍慢慢的变大,画溪村的河道也慢慢的变清澈美丽。
摆在王云峰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要摸清画溪村所有河道的“家底”和污染情况。画溪村河道众多,错综复杂,有些河道用来生产生活,有些用于灌溉,还有一些是村里的景观河,这就给治水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因为村里河道情况复杂,第一步是要对村里的河道做全面摸排,包括河道和池塘的名字、面积和水深、污染等情况。此外,我们还请专业的清淤队来测量河道内淤泥的厚度。这些前期情况全部摸排好,我们才开始着手下一步的治理工作。”王云峰告诉记者。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王云峰带领着“河小青”们走遍了全村的河塘,了解河流形成的渊源、典故,绘制治水清淤作战图。在一遍遍走访调查下,王云峰对村里的每一条河都了如指掌。比如村里有条河叫严家浜,是因为当年百姓治河严格,在河边立起了严厉的管理条文,所以才叫这一个名字。根据这个文化背景,王云峰通过唤起百姓心中对这条河流的记忆,让他们重新重视起对河道的保护。
除了挖掘河流的文化故事,王云峰还根据每条河流的用途,为它们量身定做“整治方案”,“一河一策”去治理。“像有条河叫桥头港,它就在村的桥头路边,于是我们就把这条河重点打造成景观河,不仅要求河面干净整洁,还要放点水草等植物,让村民们在休闲的时候欣赏。”
下河治理,难题接踵而至,老百姓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三伏天放水清理河塘,会造成鱼儿死亡,村民赶来吵架,要求他们赔偿相应的损失,还打12345向有关部门投诉。清理的杂草、杂物堆放在村民的田里,他们又纷纷反对:“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你现在治水这么复杂,不理解。”经过耐心解释,说明利害,王云峰一一化解了村民心中的顾虑,为治水打通了又一道关卡。
带着治水清淤作战图和“一河一策”的工作方案,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三个月,王云峰和他的小伙伴们就一举完成了138个河道、池塘的治理,平均每天1.5个。画溪村党支部书记谢长国说:“他带着一帮年轻的志愿者,在三伏天里面,天天晚上干到九十点钟,蚊虫非常多,河道也很脏,但他干劲非常足,从不退缩。”
河道清淤完成了,治水面临的“难题”依然没有全部解决。“把河道和池塘清完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日常的保洁也是很重要的。在池塘边许多村民还是会养鸡养鸭,倾倒生活垃圾污水、生活垃圾。”怎么动员全体村民一起来保护美好的河道环境,成了王云峰和村委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此,王云峰和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村民们讲解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为了让村民们形成自觉,村里在村规民约中专门加入了“污水不乱倒、垃圾不落地”等内容。王云峰还把环保知识编成顺口溜,通过孩子们进行传唱。
每家每户的执行情况,村里则以积分形式记入家庭文明诚信档案里,积分定期在公开栏公布,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王云峰和记者说:“比如村民进行了垃圾分类,就能够得到一定的积分并兑换肥皂、洗衣液、纸巾等生活用品。这么多东西价值虽然不大,却是对保护自然环境者的一种奖励。”渐渐地,建设美丽乡村、保护村庄环境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19年,画溪村成了垃圾分类示范村,垃圾回收率名列全镇前茅。
在“河小青”们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画溪村的面貌如今焕然一新。村民们说起治水成果,也忍不住点头称赞:“和以前相比,现在村里河道干净了,杂草也没了。来我们村的人都说画溪村变化太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得好。”听到大家的称赞,王云峰和他的伙伴们心里充满着自豪。
回想起扎根农村4年来的酸甜苦辣,王云峰直言从不后悔。每当看到画溪村的变化和村民们的笑脸,听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他瞬间觉得所有的付出努力都是值得的。他和记者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年轻人能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
年轻人给乡村发展带来的变化,画溪村党支部书记谢长国看在眼里:“年轻人很有干劲,也很有想法,乡村未来的发展还是要交到他们手上。像治水的工作,王云峰他们这些年轻人有自己的一套治水方案,几年来一直对河道进行治理维护,扛起了重任。”
做治水工作,王云峰并不是孤军奋战,从2017年开始,“河小青”的队伍慢慢的变大。为了让村里的年轻人更好地参与到乡村建设和保护上来,作为团支部书记,王云峰牵头成立了“长兴县银杏志愿者协会”,组织起当地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日常的河道保洁、古树保护、文明劝导、垃圾分类等工作。
2019年,长兴县开展了多次“河小青”助力治水专项行动,依托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动员青年人热情参加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并建立起了共青团参与治水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志愿汇”APP让更多的“河小青”助力治水活动。
“我觉得青年人决定着乡村的未来,青年人有活力、有激情、有创造力。”在王云峰看来,吸引更加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对乡村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我们画溪村离县城比较近,也面临着村子空心化的问题。其实,一个村到最后会不会变成空心村,就取决于青年人能不能留下来。我们应该吸引更加多的年轻人回到自己的村里,参与到基层建设和治理中来。”
通过村里经常组织的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画溪村也渐渐地多了年轻人的身影。如今,“长兴县银杏志愿者协会”共有注册会员298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8183小时,人均奉献时数27.4小时。青年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变强了,他们在参与当地社会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正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
2019年,王云峰与同获第九届中国“母亲河”绿色卫士奖的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结缘。郭玺讲述的治沙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王云峰,“他的故事给我很大震撼,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物质条件都比较好。但是,我的同龄人却在风沙和艰苦的环境中治沙造林,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一片绿水青山。”
这一次的结缘,让王云峰下了一个决心:到西部去,带动画溪村的青年人参与西部地区“美丽中国”的建设!
说干就干,王云峰和郭玺建立起了微信群,群名就叫“下一站去沙漠”,两人许下跨越2000多公里的“约定”——共同治沙。
今年4月,郭玺在群里发了两段视频,是治沙员们正在沙漠里压草方格的场景。看到这一个视频,王云峰坐不住了,眼下正值治沙种树的季节,要赶紧行动起来。村里立刻召开党员大会,发出倡议,动员村民们一起筹集资金。
在王云峰的带领下,小浦镇画溪村的村民们热情参加筹集资金。王云峰说:“基本上全村700多户人家都参与了,多的捐了上万元,少的也有五十、一百。”筹集到了10万元款项后,他们立即统一采购树苗,委托八步沙林场栽种。
带着村民们的共同期盼,4月21日,王云峰和村镇代表们一同踏上了去往甘肃的道路。第二天正值世界地球日,他们在甘肃八步沙林场,完成了画溪村和八步沙林场的党支部共建,成为生态文明友好共建单位。签约仪式上,双方郑重签下了为期五年的共建协议。五年中,长兴县小浦镇画溪村将在甘肃八步沙林场种下100万棵树苗。目前,村民们首批捐款采购的10万棵白榆、沙枣树、柠条、红柳、梭梭树等树苗,已经栽种在八步沙林场腹地的500亩生态文明友好共青林里,而今年秋季捐赠的树苗将送往腾格里沙漠栽种,助力沙漠变绿洲。
八步沙林场里竖着一块“生态文明友好共青林”的宣传牌,上面的背景是画溪村的美丽景色。未来,两地将会有更多的合作达成,王云峰和郭玺也将续下更多的约定。“我希望在将来,这片荒漠能变成像我们画溪村一样的绿洲。”在王云峰看来,到西部治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荒漠里种下的不单单是一棵棵树苗,更是未来年轻人心中环保的理念。“我希望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带给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年轻人,激励他们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中来。”他说。
从“治水”到“治沙”,王云峰在环保的路上从不停歇。常年奋战在治水一线的他,皮肤晒得黝黑,他笑着说:“男人黑点更好看,这说明我们治水工作做得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王云峰还喜欢写写诗词文章,研究村史文化。短短几年,他为家乡写下了长长的《画溪赋》,整理了整本的《画溪诗歌集》。他说:“我热爱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我要让画溪村悠久的历史广为人知,要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有文化的归属感。”
“大王叫我来巡河,巡完东河巡西河,巡完北河继续巡。”哼唱着自编的巡河歌,王云峰和志愿者们每隔几天就要对村里的河道巡察一遍,心里才会踏实。“我知道治水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会一辈子守护好村里的每一条河。”王云峰永远记着扎根乡村第一年写下的这句话。
- 上一篇:左小青高清美图
- 下一篇:汕尾觉源寺1·29物体冲击事端查明形成1名工人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