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树新时代古典家具 用千年木作刻写大美时代
发表时间: 2024-09-16 来源:小青瓦
中新网7月13日电 (刘越)只需要和陈玉树见上一面,就很容易猜出他的职业。
7月的北京暑气腾腾,坐落在朝阳区湖景东路16号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遗产馆却分外清凉。一场别开生面的《心·传——陈玉树新时代古典家具艺术展》,如约而至。
宽阔的展厅内,各具特色的太师椅、八仙桌、多宝阁、罗汉床、条案宝座陈列其上。一榫一卯、一转一折都流露出中国古典家具文化深厚的智慧精髓。
在檀香紫檀、降香黄檀夹杂着交趾黄檀的清幽冷香中,着一身利落唐装短打的知名华侨艺术家陈玉树正耐心又细致地给来往的游客介绍厅内每个作品的灵感与渊源。那双拿惯了刻刀、布满薄茧的手抚过件件木作,它们线条流畅、纹理清晰,像他这40年刀耕不辍的岁月,又像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天地》造型质朴,凸显“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风姿气度;《万荷》雕技高超,烘托圆明园四十景之“曲院风荷”的华丽繁复;《祥瑞》工艺独特,暗藏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历史一角……
“目前这个展厅展出了20套、96件作品。”陈玉树介绍:“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去吸取能量,从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中去寻找文脉,这就是新时代古典家具最核心的特点——‘心传’。”
“这个艺术展的名字就叫‘心·传’。心就是思想,业精于心,传就是秉承,工致于传。很多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诸子百家的理念。”
正如他所说,单单从名字来看,展厅中的不少展品都大有来头:《松风》《万荷》《大道》《天地》《同梦》……有的古韵悠长,有的禅意十足。其中,《松风》灵感来源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道》源于《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地》则取自《周易·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从未间断的重点是它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开放性与和平性等,如此多特性的支撑让中华文脉得以持续传承。而经历了唐华、宋朴、元浑、明韵、清雍等不同阶段后,如今的中国古典家具面临着新时代的考验。
如何结合新时代的条件,传承和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陈玉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到今天,我们的古典家具长什么样?一定是‘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中国传统木作技艺要想与时俱进,离不开‘守正创新’这四个字。”
他以得意之作《松风》为例:“就像这套《松风》,我们到圆明园去考察了一些挖掘出来的文物,从中汲取灵感打造了这套作品。它是根据清朝中期的乾隆紫檀嵌玉宝座来改的款式,宝座后面的‘五福捧寿’是源自圆明园一个葫芦陶范上的图案。”
以古画里的某个款型或文物为原型,再按照现代的人体工程学和美学设计进行创新,是陈玉树实现古典家具文化落地的方法论:“原来的款式扶手比较矮,因为古代皇帝一人独坐,原本下面还有个底座。基于现代家居的用途和审美,我们把它设计得更适合于现代生活。在牢固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时候,简化就是去芜存菁。”
陈玉树谈到,原本的乾隆宝座雕了九条龙,在改制的过程中,他将龙纹换成了松和鹤:“龙是图腾,是一个限定的纹饰,在推广跟传播当中,鹤跟松更加老少咸宜,所以我们就把龙改成了松鹤图。”
“松是百木之长,儒家以松柏比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鹤也是百鸟中最长寿的一种,性情高洁,‘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松鹤延年,代表长青。”
“在这套作品上面,我们把诸子百家的一些理念放进去,也把这个时代的一些主旋律放在里面,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一直繁荣昌盛,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
在展厅来来的游客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异国面孔。他们总会注意到在展厅角落静静伫立的一套特殊作品。
这套作品被命名为《祥瑞》,其样式简洁典雅,纹理古朴纯粹,流畅的祥云纹下是栩栩如生的极乐鸟,丝丝入扣,展翅欲飞。灵动与艺术结合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故事。
“当时我作为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随团去巴布亚新几内亚,那里恰好要举行201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APEC会议。”
彼时的陈玉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为这次文化交流做些什么。巧合的是,组委会邀请他为该届APEC创作一个作品,把中国古典家具的制式提供给会议现场使用。
“在打造的过程中,他们盼望我们能雕刻一种纹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鸟天堂鸟。我问,你们国鸟代表什么意义?”陈玉树回忆:“他们说,天堂鸟代表了独立、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等吉祥的寓意。”
陈玉树觉得很有意思,他在陌生的异国文明里看到了跟东方的君子文化存在高度契合与共性的部分。同时,他丝毫不认为在“老祖宗”传下来的木作手艺中加入外邦元素有何不妥。“文明的交流互鉴,既可以激活各自优良历史传统,又因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性,在借鉴吸纳中实现自我的创新超越。融合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而是成为更好、更伟大的自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自信。”
然而,中外交融作用在古典家具艺术上,说来简单,做来艰难。考虑到实际应用,雕刻“天堂鸟”的木作制式必然不能太繁杂、太粗壮,并且要兼顾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陈玉树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历史长河上,寻找可借鉴的灵感。
“这个椅型,最早起源于佛教禅坐,敦煌莫高窟壁画里就有这个椅子的雏形。同时我又参考了《韩熙载夜宴图》里的靠背椅,创作出了这套以天堂鸟为题材的《祥瑞》。这是南太平洋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作品。”
最终,这套中外交融、因地制宜的《祥瑞》闪亮登场。陈玉树将“天堂鸟”融入到作品中,以当地的南太平洋特色木材为原料,利用丝翎檀雕工艺,通过家具作品向各国领导人展示了中巴两国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智慧。
“这是第一次把中国文化跟南太平洋文化的结合用家具作品呈现出来。他们的木材,中国的款式,他们的国鸟纹饰,我们的祥云纹,中巴元素交融,寓意中巴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也增强世界对中巴两国文化的理解。”
让陈玉树高兴的是,这套《祥瑞》最终在201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APEC会议上亮相,为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使用。如今,它被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会收藏,不时在重大会议中被反复使用。
“这就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方面文明相通的物证。作为手艺人,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与时代合拍、与历史同辙的时候,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譬如翻看陈玉树的履历,你会发现在他随和的外表下,隐藏着香港古典家具艺术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圆明园特聘专家、斐济归侨等多重“重量级”身份。
祖籍福建,现居香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旅居海外,通过木作工艺和家族技艺记载并传播中国古典家具文化,这位人生堪称传奇的木作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却简单得过分。
“每个手艺人,都会经历徒、工、匠、师、家这样的一个过程。徒是徒弟,工是工人,匠是木匠,师就变成师父,师父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家。”陈玉树笑笑:“我不是‘家’,我现在仅仅停留在‘匠’,看能不能够达到‘师’。”
陈玉树的为师之道在于“以器载物”。从展厅内的一面墙即可看出——展出的作品按照时间轴排列,记叙了在这数十年当中,中国的每一步历史性跨越。
“我个人经历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这些以大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作品,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历史。APEC会议、迪拜世博会、北京冬奥会……一路走过来,我们随时代的脉搏在跳动,那我们的作品也应该与时代共情。”
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创作的《同梦》举例。榫卯结构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心同德,传统的“回”纹饰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这就是陈玉树所追求的“以器载物”:“用古典家具作为载体来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讴歌大美时代,把中国声音传播到全球各地。”
“凳子的形制像‘回’,四个龟足谐音‘龟’,寓意回归。四张凳子围绕一张桌子,寓意港、澳、台、侨围绕在祖国的周围,同根、同魂、同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陈玉树说:“用作品来表达时代故事,刻写时代烙印,就是新时代古典家具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此次展览的目的。”
在这场谈话的最后,陈玉树作出总结:“新时代古典家具的根源来自什么地方?根来自中华文化,源来自新时代文明。一个平凡的匠人,因为所处盛世,打造《大美》来讴歌大美中国,打造了《同道》来弘扬建党精神,打造了《同梦》来庆祝香港回归。有盛世才有这些作品,所以是时代造就了这些作品。”
“而我们手艺人只是一把刀、一把斧头、一把锯子,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点。继承古代中国的手艺,展现现代中国发生的故事,创作能够让大家去憧憬美好未来的作品,这是手艺人要去努力奋斗的方向。”
如今,陈玉树刻刀下的作品,被放在了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钓鱼台、300多年历史的圆明园、100多年历史的国家博物馆中。而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这一个时代的物证。
格物致知,勤勉不辍,是为匠心;薪火相传,膏晷相继,是为传承。岁月史书,从来不拘泥于笔墨。锛凿斧锯、光影交织间,拿着刻刀的他们,以匠心传承,记叙着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也谱写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华美乐章。(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