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下“木雕熊” ——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熊应华

发表时间: 2024-08-27 来源:ballbet艾弗森app

  熊应华,1951年生于“木雕之乡”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镇。2014年,熊应华被授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熊应华20岁师承通山木雕名师、妻舅陈开美,为其家族第4代传承人。上世纪80年代至今,熊应华先后参与通山熊氏祠堂、成氏老屋和九宫山仿古名居等20多处木制名居、祠堂的木雕修复或雕刻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木雕大师”。

  熊应华18岁时,爹妈为他相亲,女方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必须要学会木雕才可定亲,这也无意中点燃了小伙子心中的梦想,确定了人生方向。天资聪颖的熊应华相亲成功,却一不留神把自己永远“嫁”给了非遗。

  艺成出师后,熊应华的生活并没有明显改变,孩子相继出生,家里的日常开支还需要妻子做些针线活儿来补贴。看到以前的同学都分配到政府单位上班,拿着稳定的工资,熊应华却说,自己毫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对木雕技艺的向往,让他放弃了跳出“农门”的机会,村里好多人觉得他傻,劝他说,木头雕得再好看也就是个木匠,难道比当老师更有前途?但他却说“即便只是个木匠,我也要做个厉害的木匠”。

  1974年,他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艺人。此后,他干脆辞职在家,专门从事木雕工作,跑遍通山各地,或拜访、求教木雕老艺人,交流探讨,或实地观察各种人物神态,将他们融入雕刻题材之中。通过多年钻研,他熟练掌握了通山木雕传统的圆雕、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各种雕刻技法,尤其擅长将镂空雕和深浮雕相结合,雕刻的人物造型更加鲜活、逼真,服饰细腻,纹理自然。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将各种戏曲人物故事融进木雕工艺品之中,如《文王访贤》《三顾茅庐》《关公送嫂》《平贵回窑》《柳毅传书》等。他刀下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风景、器物、几何纹等各种图案都构思精巧,形神皆备,令人拍案叫绝。

  他不仅练就了精湛技艺,更是对木雕艺术怀有执着情怀。在木雕行业没有发展前途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熊应华毫不犹豫踏入门槛,哪怕遇到再多的艰难和不理解,他也一直守护自己的理想,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说,木雕已成为他毕生的挚爱和精神寄托。2014年,他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成功仿制了湖北省群艺馆收藏的通山木雕代表性作品“看厨”,在保留了原“通山看厨”以戏剧故事和人物为主要雕刻题材的同时,也注意山水、花鸟虫草和各种器物图案的搭配,而且整体结构更精巧,雕刻更加精细。他精心制作的《百子拜寿》小圆桌、《群鸟朝凤》横匾等木雕作品,已成为通山木雕艺术品的代表作。由于身怀绝技,熊应华已成为通山木雕界最有名的木雕大师。

  为了使通山木雕得到更好传承,2015年,熊应华创办了通山县木雕传承基地,带头授艺,先后培养学徒达60多人,如今大多数徒弟在海南、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发展,他们制作的木雕作品还被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的爱好者收藏。通山县城马槽桥熊氏木雕作坊、横石村木雕作坊和陕西省西安市仿古家具木雕作坊,生意兴隆,为通山木雕赢得“木板上的刺绣”之美誉。在他和同行们的不懈努力下,通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木雕之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打破家传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观念的束缚,对传承有自己的理解,将女儿熊宝杏作为传承人。女儿自小耳濡目染,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爱好艺术的种子,后来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并如愿以偿。

  熊宝杏还清楚地记得,在父亲还没有被授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时候,湖北省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征集木雕匠人复刻一件“看厨”木雕,当时很多人不愿意荒度时间白做工,但父亲对她说:“你做出来了,后人便可欣赏到木雕的美,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学艺,你不做,说不定手艺就从此失传了。”后来,慈祥的父亲将木雕厂交给她继承,并整理多年心得,使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能传递下去。

  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2014年熊宝杏应邀走出国门,在莫斯科举行的非遗展上现场献艺,其作品“闹元宵”引起轰动,后被湖北省咸宁市档案馆收藏。熊宝杏还联系咸宁市群艺馆,加入了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为观众展示通山木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了解非遗,重视非遗,爱上非遗。

  多年来,熊应华积极参加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和展览,主要有“武汉艺术博览会”“洛阳丝路非遗嘉年华”“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湖北长江非遗大展”,以及每年的省、市、县级非遗展示活动。2014年他创作的木雕挂屏等一批作品在莫斯科“中俄情—荆楚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展示,引起了国外友人的兴趣。

  2019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前夕,咸宁市档案馆联合湖北影像网视传媒公司拍摄非遗纪录片《木雕熊》,讲述这位通山木雕大师坚守工匠精神,使通山木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故事。该片一举斩获湖北省“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视听作品大赛“最佳网络非剧情片”等奖项。湖北省电视台还专门邀请熊应华之女熊宝杏和咸宁市档案馆负责人录制了专题节目,并在2020年五一小长假播出。

  一件事干了一辈子,一辈子只干一件事。2010年10月至2018年5月熊应华先后被授予县、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最终获得了“木雕大师”的荣誉。诗云:“木雕几代负名盛,技艺纯青令我瞠。试问大师宁有种?九宫山下识熊兄”。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下称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

  刘源望(武汉)有一种传承总是托举着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经意时,落下还有一种传承总是以一种集体谢幕的方式先把纷...

  出队旗、敬队礼,齐唱队歌,为烈士献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为烈士献词……庄严肃穆,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少先队员对何功伟...

  21日,政协第二联组(派、无党派人士)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皮定宇委员对咸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

  搭上电商,非遗飞入百姓家——首届“非遗购物节”述评(上)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非遗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遗购物节”...

  穿汉服、逛国风集市等也引领了一波端午新风尚。微博投票:琴棋书画、京剧、武术、舞蹈等国粹艺术580票汉服、团扇、国风美妆、...

  ”在市堆龙德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室,伴随着优美的藏戏唱腔,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演员达娃曲珍正向孩子们讲解藏戏...

  清明节来临之际,赤壁市实验小学在羊楼洞142烈士陵园开展“祭英烈、学党史、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革命传...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咸宁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咸宁网咸宁政府网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税务登记证授权声明银行账号湖北咸宁市情简介

  主管: 咸宁市委宣传部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咸宁日报社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未经咸宁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邮箱: 编辑部 网站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