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墙、青瓦花窗孩子们记录了此情此景!快来向“文物守护小使者”投稿吧

发表时间: 2024-08-20 来源:工程案例

  南京市博物总馆、宁波银行南京分行与南京晨报共同打造的南京“文物守护小使者”大赛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们拿出高质量的作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与南京晨报共同打造了一场专场活动。

  孩子们听民俗历史,观民居建筑,拓印花窗格、马头墙,拼搭中式家具模型,收获满满。小记者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拿起手中的笔,详实记叙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当了一次小小民居文化讲述人。话不多说,我们共同来看看小记者为我们大家带来的文物守护活动报道吧。

  来自三牌楼小学四(4)班的陈艺菲小记者,她的作文题目是《访甘熙宅第——做文物守护小使者》。

  甘熙宅第建筑均有高大的后沿墙分隔内外,每进房屋都有高过屋脊的马头墙,如果发生火灾,可以轻松又有效阻断火势的蔓延,不会波及到邻近房屋。房屋内还挖有许多水井,如发生火灾可以就近及时取水灭火。宅第内还建有许多条狭长的通道,称为备弄,它们串联起各个庭院,平时供人们出入行走,同时也承担着消防通道的职能。宅第内建有多种的防火措施,也是甘熙宅第能长存200多年不倒的原因之一吧。

  甘熙宅第内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友恭堂”,这里是接待宾客、举行婚丧祭祀等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友恭堂”的整体建筑,包括它里面摆放的家具的制作流程与工艺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洋钉固定,全由榫卯拼接,安全牢固。我们在现场也亲手拼搭了榫卯结构的家具模型,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文物守护小使者,好好守护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弘扬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民间传统文化。(指导老师:葛洁)

  老师讲解完有关“甘熙故居”的文化知识后,又带我们参观了“甘熙故居”里的各种场馆,其中,详细带我们介绍了“友恭堂”。“友恭堂”就等于我们现在的会客厅,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由此产生家族凝聚力,家和万事兴。两百多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先祖奉为治家、处世的灵魂和准则,一直传承不息。“这门槛是不能踩的,如果踩上去,就是表示对客人的不尊重。”老师停了一下,继续说,“在古代跨门槛的方式也有讲究的,男生必须用左脚跨,而女生只能用右脚跨。”路过一道又长又窄的通道,两边的墙都特别高,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马头墙,因为马在古代代表吉祥。

  今天我去参加了南京晨报小记者活动——走进“九十九间半”甘熙宅第民居建筑探访营活动。我们大家一起听博物馆老师给我们讲解甘熙宅第的九十九间半房屋。原来,这里并不是有九十九间半房屋。这一个故事要从神仙开始说起:听说神仙住的地方是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皇帝住的地方是一千一百九十九间半,高贵大臣和普通大臣住的地方是一百九十九间半,而平民百姓住的地方是九十九间半。这就是九十九间半的由来了,我还知道了里面一步门槛要比前面高一节,你们知道这是啥意思吗?好啦,我不卖关子了,我来告诉你们吧,就是步步高升的意思!

  我还了解了水井,在整个甘熙宅第里,一共有三十多口井,我知道有两种水井:一种是圆形水井,一种是桃形水井。井的样子长什么样,它的名字就叫什么。

  此外,还有一位小记者拿起了手中的画笔,用线条和色彩留下了珍贵记忆,她就是来自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的陈可以,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1.参赛经审核后可获入围奖,可获取证书和文创产品。另有机会获得宁波银行公益助力金。

  2.视频类、美术类、文字类共设奖项如下:一等奖6名(每个投稿类别2名)、二等奖9名(每个投稿类别3名),三等奖18名(每个投稿类别6名),奖金设为300元、200元、100元不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稿,可提交一个类别或多个类别。请勿重复投稿。请关注获取证书、奖品的具体相关信息。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主动落实促消费20条政策要求,在提振消费上积极出实招、用实法,大力探索场景升级、权益惠民、服务优化、商户赋能的“新路径”,精准打通金融助力消费提振的“最后一百米”,用心浸润市民美好生活,全力助推城市烟火升腾,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宁波银行南京分行紧紧围绕美食餐饮、亲子教育、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四类市民日常高频消费场景,持续丰富多元化的生活权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