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草房到小青瓦、小洋楼……70年来的住房变迁记录着每个双流人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4-08-15 来源:工程案例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双流百姓实现了“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矮换高、以危换安”的安居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也从未止步。

  “70多年了,我从乡下搬到了城市,住过土房、砖房、高层楼房,房子面积慢慢的变大,居住环境也慢慢变得好了。”谈起双流70年来的住房变迁,现居东升街道城塔社区的七旬老人洪玉琼打开了话匣子。

  洪婆婆回忆到,她记忆中最早居住的老屋面积不大,一大家人挤在一起,“一人一间”简直就是奢望,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厕所和猪圈混在一起。“当时,吃水要压水,做饭要抱柴火,大家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不高,能够遮风挡雨就很好了。”洪婆婆说,上世纪80年代,她家的老屋曾简单地改建过,屋顶茅草换成了小青瓦,但仍旧是夯土墙。住了几十年,他们全家老小最怕刮风下雨,只要听到雨声就睡不着觉,遇到大雨经常起来“抢险”。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家中的锅碗瓢盆齐上阵,整晚只能听着“叮叮当当”的交响曲勉强入睡。

  后来,洪婆婆的几个儿女有的入伍当兵、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当上了教师,生活日渐富裕,上世纪90年代末,洪婆婆家才建起了砖房。“当时条件有限,总共修了6间房,还终于拥有了一个独立宽敞的晒坝,新房旁边还有一个堰塘。”洪婆婆说,房屋结实了很多,再也用不着担心漏雨;家中的地面也整洁了不少,少了一些老屋的潮湿,虽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装修,但住起来舒心多了。

  再一次搬迁,已是三世同堂。2006年,洪玉琼为了照顾孙辈,便住进了二儿子家的楼房。“房子的面积虽没乡下的房子大,但是配套齐全,用水用电都很方便。”洪婆婆说,楼房的周边设施也逐渐完善,买菜、出行也十分方便。

  两年前,年长的洪婆婆搬进了电梯跃层式小区,免去了爬楼的劳累。花园式小区环境优美,房子装修精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白天黑夜空调WiFi”,家中还多了许多智能家居,洪婆婆感慨道:“以前,这么多东西想都不敢想,如今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上世纪50、60年代,双流农村条件较差,大部分人居住的是草房、土房,墙体用的是土坯,每块约二三十斤,粘土和泥,加入麦秸,增强墙体的粘连性和韧性。那个年代,城市里的许多人还住在瓦片平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厕所也很少见。

  双双翻阅资料获悉,1978年,双流县城的建筑,则多以木结构,部分砖木结构为主,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人民对于居住的要求仅限于居住的基本功能。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砖木结构为主的住房类型出现,房屋的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八十年代中期,砖混结构成为住房的主要形式,阁楼小青瓦房正在缩小。从1978年到八十年代中期,公房出租和自建房都没形成市场,全县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1.78㎡。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小包工头组建的临时施工队,由于受到技术的制约和居住观念的局限,房屋的结构千篇一律。随着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长期资金市场日渐活跃,双流出现了两家国营建筑公司,主要是做公共事业单位和公房的建设,涉足民营的项目很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建筑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现浇结构的楼房在双流部分区域出现。在这个基础上多层商住楼也就出现了,楼房成为城市的象征。1988年,双流房地产市场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一步,这标志着双流进入商品房时代。

  90年代,建筑技术发展迅速,双流区域内,慢慢的变多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栋栋小高层建筑遍地开花,建筑风格也丰富多变,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商品房的出现,也成功改善了居住条件,人们的居住空间得到细分,卧室开始更强调私密性,独立门厅、客厅的出现改变了进门就见床的尴尬格局,大家将在电视、酒店、宾馆中看到的装饰样板融入到自己家中,开始打造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快速地发展,住房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居住的选择也更多了,高层住宅、花园洋房、独栋别墅...慢慢的变多的建筑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双流人民的居住条件更上了一个台阶,房屋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购物出行便捷;配套完善,新房舒适又舒心。

  近年来,我区还逐渐完备全区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和安置小区建设,让双流百姓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良居”转变。

  永安镇村民罗明海便是受益者之一,他指着自家的新房说:“看,这是我们一家3口的新家,主房70平方米、附房25平方米,水、电、气、光纤都通,自己只花了1.12万元,其余的4.7万元都是政府出的。”

  而今年2月,胜利镇白塔社区瞿上新村的居民们也搬入了新房,一幢幢色泽明亮的川西民风建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村民扛起锄头在家门口的菜园子种植“牧山三宝”。村民王洪建激动万分:“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住进小别墅,道路也能直通家门口。”

  自2015年7月双流启动了第一批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17年启动了第二批次的规划建设工作。今年,我区继续实施2018年启动建设的3个幸福美丽新村,即黄水杨公二期、永安双坝二期和金桥镇金河村幸福美丽新村项目,惠及群众4276人。

  新村内绿化景观、电、自来水等配套一应俱全,今后还将配套养老机构、医疗配套、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将来还要打造群宴点和公共厕所等并利用房前屋后空余用地、池塘,打造“微菜园”重塑原乡生活场景配套样样齐全简直羡煞旁人。伴随着这些幸福美丽新村的陆续建成投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4月,金湾美湖二期安置小区3262套房源公开摇号分房,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居引人艳羡。仅去年一年,我区便建成安置小区101万m2、安置12434人,新分配公租房1153套,今年,双流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建成尚善居等10个安置小区,将有更多的居民搬新居、住新房,开启品质生活。

  谈起现今的居住环境,居民廖见良说:“小区内就能‘逛花园’‘打太极’,健身区、群宴区、娱乐区一应俱全,不仅硬件配套越来越完善了,物业等服务配套也紧跟而上,宜居生活不再是梦。”

  “住上好房子,也要过上好日子。”双流通过新村综合体建设,已建聚居点环境整改治理、林盘院落的改造升级、农业景观化的打造等多措施整体推进;也将串联形成“聚落为景点、新村为景区”的乡村新景象,实现传统乡村向特色旅游乡村的转变,做到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真正提升百姓居住质量,实现“住有良居”。

  【来源:空港融媒 记者:杨晓娇/文 王鸿明/图 编辑:冉冰蕾 审核:刘云涌】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本地新闻,请关注“双流发布”今日头条号或下载“空港融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