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市7个项目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实践示范培育优秀项目
发表时间: 2024-12-07 来源:ballbet
近日,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郑州师范学院举办2024年河南省文明实践展示推介活动,我市7个项目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实践示范培育项目。其中,一类示范培育项目3个:郑州师范学院“理响郑师”文明实践队的“母亲河 思政说”助力青少年理论提升文明实践项目、惠济区厚德康复教育中心文明实践队的“等待不寂寞”心智障碍儿童家庭增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惠济区文明办文明实践队的黄河澄泥砚非遗传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二类示范培育项目1个:巩义市教育局文明实践队的“点亮心窗”困境学生心理服务文明实践项目;三类示范培育项目3个:郑州师范学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礼润童心”青少年文明礼仪培养文明实践项目、郑州市粮食局和物资储备局“壹粒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壹粒粮”爱粮节粮,粮食安全宣讲文明实践项目、巩义市“女子夜校”家文化建设课堂文明实践服务队的“让家更美好”——巩义市“女子夜校”家文化建设课堂文明实践项目。
为充分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精准化、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和品牌化,引导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活动,以项目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推动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现对我市2024年省级示范培育项目进行集中展示推介。
该项目执行团队为郑州师范学院“理响郑师”文明实践大队。项目积极做出响应习关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指示,以母亲河——黄河为主体,面向青少年宣传宣讲黄河文化蕴含的新时代价值,通过走进红色场馆、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有效推动青少年理论提升与文明实践工作深层次地融合。在文明实践过程中,项目与郑州市各红色场馆及大中小学教育基地共建,链接整合思政阵地资源;开展“思政说+”等形式的主题系列活动,让思政课从教室拓展至生动的场馆,延伸至行走的实践;项目团队打造《母亲河边的思政课》《场馆中的思政课》等系列微视频、微宣讲,打破了理论宣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培养了青少年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该项目由郑州市惠济区厚德康复教育中心于2020年5月策划成立,团队有专业特教老师志愿者12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5人、心理咨询师志愿者2人、大学生志愿者500余人。项目以心智障碍儿童的家长为服务对象,以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为理论基础,秉承家庭为中心、多专业合作、多资源聚合的理念,通过家庭增能、社区增能和社会增能三个层面的服务,解决心智障碍儿童家长心理上的压力大、康复知识技能缺乏、经济困难等问题;拓展心智障碍儿童家庭支持网络,形成心智障碍儿童家庭友好社区环境;同时,服务中也培育心智障碍儿童家庭服务志愿者,增加社会资本。项目自执行以来,共开展活动近300场,服务700余人、近万人次,链接志愿者500余人,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由黄河澄泥艺术志愿者团队于2017年设立,现有黄河澄泥艺术志愿者38名。项目以弘扬黄河文化,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为目标,采取“传、展、教、创”的方式,结合砖雕制作流程与工艺,在探索古代澄泥制砚绝技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作黄河澄泥砚,其药物黄河澄泥砚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依托黄河澄泥砚传统制作技艺为载体,研制开发黄河澄泥瓷、黄河祥瑞香插、黄河金沙泥艺术品三个系列300多个品种。以“弘扬黄河文化+现场体验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常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开展免费公益培训,进社区、进校园300余场,受众3万余人次,免费教授高校学生400余人,残疾人学生200余人。黄河澄泥砚、黄河澄泥砖雕、金沙泥茶酒具,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艺术博览会,荣获国内外百余项荣誉,作品三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作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
巩义市教育局“点亮心窗”困境学生心理服务文明实践项目开始于2020年,项目团队现有注册志愿者199人,志愿者来源主要是巩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咨询师和全市有着非常丰富心理辅导经验,并取得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心理教师。项目以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累计在全市进行线上线下惠民政策及心理宣讲累计700多场,听讲师生和家长达20多万人次,营造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开通188部24小时心理热线,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176人次4872小时,给予留守、单亲、残疾等困难学生,心理疏导9753人次5640小时,帮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回到正常状态学习与生活。对心理志愿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专业培训60场560学时,累计3000多人次,对困境学生提供困难资助累计500万元以上。
该项目执行团队为郑州师范学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项目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累计为超过2.3万名郑州市民提供了服务,组织并且开展了文明礼仪培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讲、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体验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制作了《家乡秀》《志愿红》等系列文明实践宣传视频专题片37部,线万名郑州市民,推动了志愿精神和文明礼仪的社会传播。累计举办了25场讲座和研讨会,向市民普及文明行为基本规范。项目不仅为郑州2.3万人提供了文明礼仪科普和指导,还让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国际礼仪操、普通话推广、文明礼仪讲座等活动,丰富了传播文明礼仪的内容供给,拓展了文明宣传教育的方法,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
该项目由郑州市粮食局于2020年设立,团队现有志愿者近900名。项目实施以来,致力于宣传粮食安全、爱粮节粮、反食品浪费等内容,开展以“粮食安全、科技兴粮、安全储粮、爱粮节粮、健康食粮、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800场,利用新媒体制作公益视频开展线余次。广泛开展“七进一请”活动等(进农村、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农村,请进大国粮仓),依托兴隆粮库建成河南省首家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馆,开展粮库实地观摩、粮油实验室开放日、粮油食品加工开放日、各类粮交会等活动,志愿者先后接待了各级各类参观并义务讲解39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8万余人次,营造了全社会关注粮食、珍爱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全市人民对粮食安全等内容的知晓率,增强了全市市民“从我做起”的认知力和行动力。
该项目设立于2020年,团队现有骨干成员20人,包括一线教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资深教育管理者及各行各业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优秀志愿者。项目通过定期组织在家庭经营方面存在困惑的女性同胞一起诵读家风家教经典、分享交流家庭故事、情景学习家庭沟通方式等活动,促进参与的家长能从自身源头寻找问题根源,从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更看重传承和弘扬优秀家教家风。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200余期分享学习活动,直接受益6000余人次,同时定期组织线上读书打卡、户外亲子游学等,带动更多家庭参与。许多家庭因分享会而受益,亲子氛围愈加和谐,促进了家庭幸福和睦、亲人相亲相爱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2023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 上一篇:山西左权:山村走上特征旅行路
- 下一篇:澳门王中王凤凰材料_澳门王中王凤凰材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