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pg in /www/wwwroot/ksyfts.com/cache/template/6785/0724/bfbb7fc09c6fe1b7bd6a.html on line 66
-
砖雕:一砖一刀切出“泉州红”(图)
发表时间: 2023-11-21 来源:ballbet
红砖赤瓦、燕尾山墙,镶嵌上精美的木石雕刻装饰这样的红砖古厝在闽南一带十分常见。闽南红砖建筑以泉州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其中泉州的“最红”,泉州也因独特的红砖文化,被誉为“泉州红”。
砖雕正是“泉州红”衍生出来的技艺,用砖刀将红砖切割成不一样的形状,拼接成各式各样的图案,栩栩如生。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繁荣,“泉州红”已逐渐被现代建筑风格所取代,砖雕技术也面临着失传危机。近日,记者来到梅山镇,找到了一位执着砖雕技艺40余年的老师傅林文成,听他为我们讲讲砖雕曾经的繁荣。
林文成家住梅山镇罗溪街,这也是记者与他相约采访的地点。一个温和的午后,得知记者来意,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傅十分开心,早早便在路口等候。来到林文成家中,一杯清茶后,采访也随之开始。
砖雕,这种响应闽南红砖发展而兴起的古代传统特有技艺,只限于民间工匠的师承相传,并没形成文字,全凭徒弟的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才能掌握。跟以往师承的手工艺不同,林文成的砖雕技艺则是家族继承的,“我们林氏家族从事建筑行业已有500多年,砖雕是其中一项技艺,已传承20多代了”。说到此,林文成十分骄傲。
林文成的父亲是南安有名的砖雕技师,凭借优秀的技艺成为南安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首批员工。林文成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父亲经常将他带到建筑施工工地,从小耳濡目染,“正式学习砖雕技术是在我13岁时,那时父亲面临退休,希望砖雕技艺有人传承,就这样,我从父亲手中接下了砖雕衣钵”。林文成回忆道,虽是跟父亲学艺,他每天也要做些杂工,给建筑师傅扛工具,一做就是3年。
“学艺时,父亲要求十分严格,手法、工艺都要精益求精。那时常常因为切砖力道不够被父亲骂,也正是因为父亲严格,我才能打下坚实的砖雕功底。”林文成跟着父亲在建筑施工工地学了3年之后,父亲便退休了,继承父亲衣钵,16岁的林文成做起了工地工头,“那时候小,白天在工地上遇到什么技术难题,晚上立马求助父亲,这也使自己在技术上有所精进”。
从13岁那年拿起砖刀,直到2000年,红砖建筑受到现代建筑的冲击,砖雕技艺渐渐淡出市场。迫于经济压力,林文成放下砖刀,去广州发展,担任职业经理人。但红砖文化、砖雕技艺一直是林文成的牵挂。直到近几年,大泉州地区很多寺庙、祠堂重建,将红砖文化又带入人们视野,林文成重新拿起了砖刀,准备一展拳脚。
一盏茶之后,林文成便带着记者来到罗溪街,去观赏他的砖雕旧作。走在村路上,道路两旁的红砖建筑吸引了记者眼球。“这都是早期建的房屋,红砖建筑颇多。”看穿了记者心思,林文成解释道。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罗溪街。在街口,记者看到了一幅大约2平方米的砖雕作品《万字图》。“你看!这幅作品是砖雕中的立体雕,分为两层,大概有20年了。”林文成指着作品向记者介绍,这幅《万字图》难度极高,砖的宽度仅有2厘米左右,切砖时很容易切坏,再看拼接手法,从表面看,特别难看到拼接印记,算是砖雕中难得的精品。
沿着村路继续向前走,3座相连的皇宫式红砖建筑映入眼帘。“这几座大厝是10年前建的,砖雕总体面积有近百平方米,雕刻方法有平雕和立体雕两种。”林文成向记者介绍。走到一幅两三平方米的《方形万字》作品前,林文成细致地向记者描述道:“这幅作品相较于前面的《万字图》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这幅是平雕作品,还有就是这幅作品每块砖的宽度有4-5厘米,切砖难度较前面一幅大幅度的降低。”
在回林文成家的路上,他向记者透露,自己从事砖雕行业的20年中,创作近百幅作品,算得上南安地区切砖最多的人。
回到家中,林文成现场为记者展示他的砖雕技艺。只见林文成从隔壁拿出一张设计图,“砖雕技术,设计很关键,这个是我之前设计的”。他边说边将设计图放在一旁,拿出一块4厘米宽度的红砖和2把砖刀,一边看设计图,一边开始切砖。
“切砖有横切和斜切,横切会最简单一点,斜切如果力道运用不好,很容易切坏。”说着,林文成便向记者展示较难的斜切,只见他先用铅笔在红砖上划一道线作为标记,一手拿砖刀一手用泥瓦刀敲打。手起刀落,一个漂亮的斜切作品就出现了,切口平整。“切砖是砖雕中比较难的一部分,接下来的拼接也需要很高的技巧,最关键的是在用白灰粘贴时,要注意不可以弄到红砖上,整洁平整十分重要,这步骤十分考验技巧。”
“您20年没拿砖刀,如今拿起来,还是这么专业。”面对记者的疑问,林文成憨憨一笑:“这要多谢我父亲,我的基本功太扎实了,放下20年,再提起依旧得心应手。”
其实,在林文成放下砖刀去广州打拼的20年里,他始终没有离开砖雕技艺。在广东工作那一段时间,林文成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去见识一下当地经典的建筑,借鉴学习,虽然没拿砖刀,但20年来,他创作了近百张砖雕设计稿。
“还记得有一次,去晋江五店市的古城区,一个不起眼的街口,有一块约2平方米的砖雕作品,做工极其精致。为学习,我整整待了一个多小时。”如今,好的砖雕作品慢慢的变少了,林文成感慨道。
受到现代建筑的冲击,红砖建筑慢慢的变少,砖雕传承也面临危机。“我们家族近五代,砖雕技艺最兴盛时,从事砖雕的有20多人,徒弟有100多人。如今不行了,我本人也收过10多个徒弟,但线人,很多年轻人都不想从事又吃苦又不赚钱的工作。”说到传承,林文成十分无奈。
不仅人员稀缺,砖雕价格也十分高。“其实红砖的价格很便宜,最关键的是手工费,像一幅1平方米的砖雕作品,一般要一个多月时间,总成本也要近万元。”林文成如是说。
随着传承的受阻,近年来,很少再出精品砖雕作品。“我现在特别想把林师傅的作品拍照成册,因为现在精品太少了。”林文成的一名建筑师好友李添仁说。
“我一直在跟雪峰寺、灵应寺和凤山寺等南安一些寺庙联系,想做一幅世界最大的红砖砖雕作品,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大做精。”林文成十分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