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瞧扬州南河下、仁丰里“家底”到底有多厚?

    发表时间: 2024-08-06 来源:ballbet

产品说明

  历史街区是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者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7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扬州市南河下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仁丰里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共获得2.76亿元投资补助,这必将促进扬州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作为扬州两大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南河下、仁丰里有哪些知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其中有哪些亮点?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记者做了实地探访。

  扬州是首批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历来重视古城保护,5.09平方公里的扬州明清古城至今仍保存着宜人的空间尺度、开阔柔和的天际轮廓和匀质细腻的街巷肌理,这在全国140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中极为少见。

  扬州明清古城街巷肌理完整,历史遗存丰厚,现存各类文保单位166处,受保护的传统民居800多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5处,拥有东关、南河下、仁丰里和湾子街4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顶级规模、风貌保存最为完好、最具“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之一。

  2500多年的历史,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孕育了镌刻着古城丰厚记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其中,以东关街、仁丰里、皮市街和南河下最为著名。2015年4月,南河下历史街区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2016年1月,东关街、湾子街、仁丰里三个历史街区被省住建厅、省文物局公布为“江苏省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

  这些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在南河下和仁丰里两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的街巷中探访,不经意间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座座富有扬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和文保建筑:苏唱街扬州浴室、新仓巷62号民居、丁家湾116号孙氏住宅、南河下118号民居、引市街方尔咸故居、育英巷3号小人堂、甘泉县衙署门厅、史巷7号邹氏住宅、曹李巷陈六舟故居、阮元家庙及宅第……

  虽然是夏日炎炎,记者在采访中仍然看到,不少外地游客兴致盎然,走进南河下和仁丰里两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游览何园、广陵有盐等扬州的园林景点,感受体验“园林多是宅”的胜景。

  在南河下和仁丰里两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隐藏着不少园林建筑。比较著名的有何园、小盘谷、贾氏庭园、二分明月楼等,也有鲜为人知的棣园、平园、萃园、辛园等。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被誉为“晚清第一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小盘谷在丁家湾大树巷内,清光绪三十年(1904)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贾氏盐商住宅位于大武城巷1—5号、广陵路263号,包括庭园、二分明月楼园林两部分,在扬州盐商住宅中规模较大。

  除了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大型私家园林,在南河下和仁丰里两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还藏有一些不太为人知的私家园林,如棣园、平园、辛园、萃园、八咏园等。

  棣园位于南河下26号,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清初增建,道光间始称棣园,光绪初为湖南会馆所有。

  平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盐商周静臣所建,占地3447平方米,大门南向,系砖刻门楼。园在住宅西偏,园门东向,上有楷书“平园”石额,园内以花墙分隔为南北两院落,花墙正中开月门,上有石额,南题“惕息”,北题“小苑风和”;南院中有三百年广玉兰两株,北院中有南向花厅五间,厅内置楠木格扇,装修精致,厅南沿墙叠有湖石假山。

  辛园位于仁丰里北入口附近,这里原是清末民国商人周挹扶家园,整体建筑面积2942平方米,园内楠木花厅、斑竹等已移至他处,现余小桥曲水、水中状如十二生肖假山一座,是扬派叠石之奇葩。解放后遗址一直作为汶河街办办公场所使用。

  萃园位于小秦淮西岸三元路49号,布局别出心裁,园四面以亭以台,以廊以屋,相连相属,宛如仙阁四起。园内有百余年瓜子黄杨、垂丝海棠等名木多株。萃园几经翻修,建筑秀美,花木繁茂,环境洁雅,清新自然,具城市山林之妙。198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萃园饭店。

  八咏园位于大流芳巷29号,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传为丁宝源所筑。园在住宅西,南为亭林,北为山林,是扬州个园以外的又一座四季园林。

  行走在南河下,俨然穿行在盐商建筑的博物馆。这里盐商会馆众多,足以让你领略扬城盐业胜景。

  南河下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是古城扬州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最为集中的区域,浓缩了300年大清盐商的传奇故事和老街的绚烂风情。扬州古来就是江淮大都会,到清代成为食盐集散中心和两淮盐运司所在地,盐运机构设在扬州,商人就纷纷到扬州来经营盐业,乃至安家落户,从而有了名闻天下的扬州盐商。南河下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便是古城扬州盐商会馆和盐商旧居最为集中的区域。扬州盐商来自全国各地,如秦商、晋商、徽商……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因此,扬州的一个个盐商会馆也成为了难得的艺术珍品。

  行走在南河下,湖南会馆的门楼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其砖雕门楼非常精美,虽然饱经历史的沧桑,但依然气势非凡,确属扬州之最。湖南会馆是盐商文化的重要遗存,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保存最好的会馆是新仓巷岭南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岭南会馆房屋分东、中、西三路,现在中路前后五进基本保存。岭南会馆华丽精美的门楼,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之下,显得气度不凡。该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清光绪九年(1883)大修增建,为粤省众盐商在扬议事聚集、联络乡谊的场所,所存老屋、碑刻都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苏唱街以东的丁家湾118号矗立着雄浑壮观的四岸公所,为清、民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盐务通商口岸联合办公之所,是四省大盐商核定平衡盐价及产、供、销、运等事宜会商的地方。仅从门楼来看,就可见气势非凡。四岸公所是扬州最晚建立的会馆,原占地面积4700余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有各种类型的房屋90余间。现多经改建,尚存建于清中期硬山顶、带卷棚楠木厅一座,大门为磨砖雕花门楼,雄浑壮观,为仅次于湖南会馆、岭南会馆的八字牌楼式门楼。

  淮南厂盐会馆位于新大原62号,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扬州盐商分场商、运商、食商,分别从事产、运、销业务。厂盐会馆大门上水磨砖雕图案为莲花、莲瓣、卷草等,仪门上图案为砖雕福、禄、寿三星。

  南河下诸多盐商会馆,折射的是当年扬州富可敌国的经济地位。史料记载,清初,扬州仅盐税一项就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长袖善舞的一代盐商在扬州这方水土上缔造的财富神话,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比拟。

  南河下和仁丰里两个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不仅盐商会馆、私家园林众多,还分布着众多的寺庙建筑,如兴善寺、祗陀林等。不得已提的至少有两个寺庙,一个是仙鹤寺,一个是旌忠寺。

  位于汶河路东的仙鹤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为十六世裔孙普哈丁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募款创建。因全寺布局如鹤形,故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建,门前抱鼓石为明代遗存。寺内有礼拜殿、望月亭、诚信堂、水房等建筑及宋、明时期所植的银杏、柏树数株,礼拜殿为勾连搭式屋面,其上建有方亭。该寺为我国东南沿海教四大名寺之一,与广州狮子(怀圣)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齐名。

  位于仁丰里旌忠巷2号的旌忠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千年古刹,原名寂照院。据明《嘉靖惟扬志》记载:“旌忠教寺在府治东南,即梁昭明太子文选楼遗址。”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为崇祀忠武穆王岳飞之处。元代至治年间重建,大殿为楠木梁架,所用木磉为宋代遗存,此后屡有增修。民国年间重建文选楼并增加高度。文选楼上曾藏有《龙藏》五千余卷,1992年文选楼毁于火灾,随即修复。这个寺庙有着2位太子1位高僧的传说:梁昭明太子楼内编著文选,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在寺内听经讲学,天台僧智顗(yǐ)大师来扬弘法建寺。传说当年岳飞抗金负伤,在寺内休养1年,后寺庙改名以资纪念。

  “扬州历史建筑是扬州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具有‘过渡性’‘和而不同、同则不继’以及‘扬气’和‘洋气’交相辉映的特点。”市住建部门专家点评。

  北至广陵路,南至南河下中段,东至徐凝门路,西至傅家甸、渡江路一线公顷,是扬州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之一。街区内现存花园巷、南河下、丁家湾等老街古巷近30条,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处,历史建筑109个,是扬州最典型的盐商文化历史街区。

  北至文昌中路,东邻小秦淮河,西邻迎春巷、史巷。其街巷形制发端于唐,街名由来于宋,里坊制鱼骨状分布的街巷格局清晰可见。街区内有传统风貌建筑128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8家、历史建筑1处。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