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匠心恭谦 器自生魂
发表时间: 2024-08-08 来源:新闻中心
见到段国梁时,他正从怒江州贡山县的独龙江乡回来不久。上一年5月份,云南省人社厅在剑川县举行独龙族木雕训练班,43名独龙族大众在剑川拜师学习木雕技艺。段国梁和他的团队便是学员的教师。“我主要是去看一下,他们学习回去今后,还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使用上这门技艺没有。”令段国梁欣喜的是,独龙江乡现已成立了木雕协会,学员们可以娴熟雕琢木雕小件卖给游客,生意红红火火。了解到他们“上漆”技能还不娴熟时,段国梁又带回了其间的4名学员,到他的工厂里继续学习。
剑川是全国有名的木雕艺术之乡,1948年段国梁出生在剑川县金华镇南门一户一般的白族家庭,他的祖辈就从事木雕木器职业。1964年,16岁的段国梁拜师开端有用学习木雕手工,其时他没有想过,多年后经过个人不断地研究和尽力,会在剑川木雕历史上掀开簇新的一页。
1970年,剑川县木器厂树立,段国梁被接收进厂作业,师从段笏传学习木雕技艺和绘画规划。“其时主要是做拼装家具和油漆,我爱好高,四肢也快,勤学好问。”段国梁没有谈及学艺的艰苦和不易,但在轻描淡写间能感知的是诚挚支付后的瓜熟蒂落。1979年,技艺出众的段国梁当选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拼装组,拼装“天女散花”孔雀屏座。1986年,精深的技艺、进步的精力,把年富力强的段国梁面向了更重要的岗位——担任剑川民族木器厂厂长。这一年,段国梁与搭档尹德全精心协作,为英国女王访华期间在昆下榻的震庄迎宾馆卧室规划、雕琢了“龙床”和梳妆台。随后的七年,在段国梁的带领下,木器厂从40多人开展到260多人,继续不断的开展壮大。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段国梁像其他人相同,阅历了国企改革的阵痛,也就在这时,他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兴办工厂,打造自己的品牌。1995年段国梁兴办了自己的工厂——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开端了创立民族艺术品牌的困难进程。
“长期以来,剑川木雕工匠的专长主要是古建筑的修正和制造格子门窗,大部分仅仅做工,缺少艺术性。”段国梁深深地认识到,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进步剑川木雕的价值空间,就必须要把“产品”变成“艺术品”,“工匠”变成“演员”,段国梁和儿子段四兴在自家的工厂开端了探究。
早在民族木器厂的时分,段国梁就从产品的开发规划上着手,斗胆立异,从浙江东阳等地学习先进的技能,开端做木雕人物创造,改动剑川木雕制造格子门为主的单一出产格式。他的这种立异,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更发挥到了极致。1996年,一个意外的开展关键降临,段国梁接到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大理国张胜温木雕画卷》的订单。一年后,主创段国梁带领工匠完成了长97.6米,高1.8米,由134块木雕组成的木雕画卷。从此,他规划的四季屏、花鸟雄狮等木雕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完善,把“产品”逐渐变成“艺术品”,奠定了剑川木雕成为“我国八大木雕”门户之一的坚实基础。他个人也于2006年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谓。
“人才是木雕工业的中心。”段国梁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依照技能的娴熟度和个人专长,段国梁把工厂的职工做区分,拟定训练方案,经过师傅带徒弟、送到东阳等地学习的方法,培育了一大批演员。现在,公司有固定工人80多名,并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建造加工点,从业人员超越千名。在公司开展壮大的一起,他还活泼与中心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协作,树立实践教育基地。还与云南技师学院协作,培育木雕人才,现在已举行了怒江州独龙族木雕训练班和香格里拉维西县傈僳族木雕训练班。与剑川县残联协作,举行了7期的残疾人木雕训练班,一大批残疾人经过学习技艺,自强自立,增收致富。
现在,剑川木雕从业人员上万,产量过亿,成为大众增收致富的支柱工业。剑川木雕也成为品牌,段国梁是这个品牌的标志性人物。“要进步这个品牌的竞争力,除了注重质量和工艺,要赋予木雕艺术魂灵,使之进入文明竞技场,这就需求竭尽全力地宣扬推行。”因这个理念,段国梁不断活泼在各种博览会和博览会。“便是要不时处处宣扬剑川木雕,使剑川木雕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2014年3月,由中心美术学院和剑川县委政府主办,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牵头安排施行的“滇西奇葩·云南剑川木雕艺术展”在中心美术学院展出,逐渐进步了剑川木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5年新年,“欢喜新春中华非遗德国柏林行”在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购物中心举行,剑川木雕作为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冷艳露脸,段国梁的儿子段四兴(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在现场展现技艺,遭到广泛重视。展览将剑川木雕带出国门,向国际展现剑川木雕的魅力,愈加擦亮了这张手刺。
本年是段国梁荣获“国家级木雕工艺美术大师”称谓的第十个年初,他以为剑川木雕应该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文明表述完成空间。“这是个大时代,我68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年青,我将尽己所能,让剑川木雕这张手刺更响更亮。”(赵春祺)
- 上一篇:【48812】付氏木雕:独具匠心 刻木生“花”
- 下一篇:独具特征的西藏木雕